【儀器交易網 專題報道】擺脫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需求越來越迫切,只有科技這塊‘骨頭’足夠硬,我們才有機會與巨頭平等對話。”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馬化騰曾言。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,只有堅持不懈把關鍵技術設備掌握在自己手上,才不會在市場競爭中喪失主動權。
是第二大經濟體,不少產業在規模上已走在前列,但往往大而不強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核心技術對國外的依賴度強,關鍵部件和材料仍依靠進口,在煤化工行業也不例外。因此,優化市場資源配置、重點發展新興領域、提升核心技術研發水平十分迫切。
化學工業在各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,是許多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,也是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由于對高耗能、高污染的重化工產業政策的調整,這導致了行業內企業間競爭更加激烈,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化工行業集中度,淘汰落后產能,有助于行業優化資源配置,提升行業盈利水平。
隨著經濟逐漸回暖,預計化工市場2018年將呈現整體上漲態勢。從長期來看,化工行業投資增速逐年下降,新增產能供給有限,同時在環保趨嚴的背景下,落后的中小產能紛紛關閉。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升,龍頭型企業市場份額不斷擴大,行業產能結構得到較大調整。
作為推動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行業,煤炭行業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能力的提高,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。在此過程中,煤炭企業需提高認知水平,站在一定的戰略性高度做出決策,把關鍵技術做到。當然,目前制約煤炭行業關鍵材料與核心部件研發的,不只是行業領域的技術問題,還有政策、科研投入、教育培養、企業認知等社會性問題。煤炭行業要想由大變強,需要有更多專注解決關鍵技術難題、研發核心部件和特殊材料的相關配套產業,提供專業化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。從戰略高度來看,這決定著企業競爭甚至競爭的成敗。
煤化工行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,對相關儀器生產企業來說,是機遇亦是挑戰。緊跟前沿政策,結合行業新發展情況,企業需立足技術創新,避免低端產品重復競爭,對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各個因素逐一完善,終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。煤炭行業是指以開采煤炭資源為主的一個產業,它是能源的主要來源之一,也是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。目前我國煤炭流通行業的企業數量眾多,規模偏小。
目前我國的煤炭流通企業總量約為10 萬家,規模偏小。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煤炭生產與消費企業分布較為分散,行業集中度偏低,為不同規模的煤炭流通服務商提供了生存空間。目前正大力推動煤炭開采企業的整合,煤炭流通市場也將趨向集中,這將逐步提高煤炭流通企業的市場進入壁壘,小規模煤炭流通企業的生存空間將不斷縮減,大規模、跨區域的流通服務商將成為主流。
由于我國煤炭生產集中在西、北部地區,而煤炭消費集中在東、南部地區,煤炭生產基地遠離消費中心,我國煤炭流通呈現“西煤東運”、“北煤南運”的格局,運輸距離長,而且跨越不同區域,需要多種運輸方式(公路、鐵路、海運、河運)接續,因此,運輸成為我國煤炭流通的關鍵環節。我國煤炭運輸以鐵路、水運、公路3 種方式為主。鐵路以其運力大、速度快、成本低、能耗小等成為煤炭陸上運輸的主要方式。目前,約64.3%的煤炭運量是依靠鐵路運輸,而煤炭也是占用鐵路運量zui大的貨種,占我國鐵路運力的55.1%左右,在山西、陜西和蒙西主要產煤的“三西地區”主要運輸通路上,煤炭運輸所占的鐵路運力比例高達90%左右。未來鐵路仍將在煤炭的運輸中發揮重要作用,根據煤炭工業發展“十二五”規劃,2015 年,煤炭鐵路運輸需求26 億噸。考慮鐵路、港口,生產、消費等環節不均衡性,需要鐵路運力28億至30 億噸。因此,能夠獲得穩定而充足的鐵路運力是煤炭流通企業的競爭之一。
